沿滩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惠企稳企服务
推动工作实现“三个转变”
沿滩区人民检察院立足职能优势,聚焦民营企业经济发展,优化服务方式,提振企业信心,全力提升服务质效,受理涉及民营企业刑事案件7件,民事案件1件,公益诉讼案件1件,控告申诉案件2件,提供法律咨询80余次,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。
一、优化服务方式,从“单线服务”向“多线服务”转变。主动融入《沿滩区关于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意见》工作大局,组建“盐之沿卫”涉企办案团队,注入金牌律师、专家调解员等专业力量,创新服务企业发展“六步工作法”,为沿滩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“检察方案”。构建“请进来与走出去”双向服务机制,邀请民营企业家进机关,“面对面”收集诉求、建议12条,深入辖区11家民营企业实地走访,帮助企业解决物资紧缺、用工困难、周转不灵等实际问题4件。优化服务民企方式,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和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工作站开通涉企案件“绿色”办理通道,实行涉企案件标识制度,提醒承办人和部门对此类案件要依法审慎处理。
二、提振企业信心,从“常规帮扶”向“机制帮扶”转变。精准把握刑事司法政策,用好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,依法对一起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被告作出不起诉决定,帮助企业步入正轨,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,生产总值达1000万,销售额640万,缴纳税收83万,80余名员工无一人下岗。围绕《沿滩区机关干部、两新组织从业者“双向互派”工作方案》,选派优秀干警到企业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,邀请企业职工到工作站任助理,及时发现民营企业存在的经营困难、管理漏洞、法律风险等问题4个,联合区税务局为企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137万余元,全力解决企业燃眉之急。
三、提升服务质效,从“单项治理”向“联动治理”转变。强化案件柔性办理,以督促建议为主,对涉案的6家企业实行“一案一走访、一案一体检、一案一建议”,及时提出检察建议20余条,督促企业合规经营,办理甘某等5人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,被四川省人民检察院评为“四川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”。与区司法局、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、区信访局等单位构建联调联动机制,发挥“检调对接”制度优势,成功化解一起涉及100余名职工的劳务纠纷信访案件;运用和解调处纠纷方式,将李某某与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消解在源头,当事人自愿撤回检察监督申请。
|